來客數如何增加?從愛買 3.0 概念店,看提升顧客消費頻率的「治標」與「治本」方法

本篇為「數位行銷新手村」日更分析文章的每週編輯整理。本週我們探討了愛買量販 3.0 概念店提升到店頻率的策略、海尼根「無酒精」啤酒的產品定位,以及隨著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,誕生出的新金融商業模式 — 數據授信,與數位授信背後的數位信任資產轉移。以下特別討論愛買與數位資產。

來客數 顧客消費頻率

提升顧客消費頻率的「治標」與「治本」方法

數位時代報導,愛買的量販 3.0 概念店 23 日正式開幕。相較以往,3.0 概念店不那麼重視坪效,改而注重空間體驗,例如:

  • 減少 30 % 貨架,增加空間感;
  • 結合餐飲、家居、服飾,帶著 29 家品牌一同進駐;
  • 新增代客料理服務;
  • 廣設親子設施空間;
  • 主題性策展;

對我來說,增加顧客到店頻率的「治本」方法有三:

  • 「商品矩陣的調整」,例如超商常用的咖啡策略;
  • 「通路型態的調整」,例如超商店長建立自己的 LINE 群組,從賣產品變成賣人情關係;
  • 「會員 #機制 的建立」,例如全聯的會員 APP「PXPay」。

治標方法則是「行銷企劃」,增加策展的力道與頻率,保持每次入店的新奇感、優化體驗。

用企劃策展、增加親子空間、新增代客料理來吸引年輕新客到訪不是不好,只是很累。因為是額外要新增的業務支出,而且這項支出的邊際成本不會降低。

當然,治標與治本是可以綜合的,短期先治標,再持續耕耘治本是基本公式。接下來可以觀察愛買是繼續治標,還是開始治本。

數位改變「信任」本質

隨著 SaaS 技術成熟,ERP、POS、CRM 等數位化營運工具規模化應用,日積月累的營運數據除了用來優化營運效率,也是企業真實經營的背書,甚至成為金融授信的來源。

過去的信任來自於中心化的權威背書,例如米其林認證的一星餐廳、SGS 檢驗合格、媒體達人背書、畢業證書等。優點是手續簡單,缺點是一件事的「好、壞」標準由一小群人決定,判定依據、灰色空間的判定容易引發爭議。且在資料不透明的情況下,甚至可能有竄改等問題。

然而,因為網路科技加快資訊流通速度,現在的信任有越來越多來自去中心化的大眾評價。例如 google 評價 4.6 顆分的餐廳、蝦皮 5 星好評、區塊鏈驗證的資料等。

不過,中心化的信任也有了新武器 — 營運數據。過去許多營運數據難以被蒐集或難以被信任,我很難跟銀行「證明」我每天都賣了 5 隻雞,有穩定收入來源可以放心借錢給我。

今日,隨著 POS、ERP、CRM 等數位工具與 SaaS 技術成熟,中小企業也有越來越多數據可以支持營運的真實性,而有了取得信任的依據。

不可否認的,中心化仍然會是社會主流。而數據帶給中心化機構更多武器來讓大家「相信」自己的判定。

發表留言